工作动态
您的位置: 工作动态
致敬大师 |他是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大师,也为新中国培养了诸多大师级人才!复旦大学这样致敬谭其骧先生!
时间:2021-07-13 作者:魏羽彤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他一生胸怀祖国九州山川、悠悠长水,勤勉治学、潜心育人,锲而不舍、终身以之,是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


他以文科教授身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教育史和复旦116年的校史上,都留下了重要而光辉的一笔。


他是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大师,也为新中国培养了诸多大师级人才。


今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诞辰110周年。重温历史,致敬大师,感悟老一辈学人初心;展望前路,传承薪火,勇担新时代光荣使命。



5月25日,复旦大学举办“锲而不舍 终身以之——谭其骧院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文献展览”,深切缅怀这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传承其学术报国的崇高精神,弘扬其为人为学为师的高尚品格。这也是复旦大学“致敬大师”系列活动之一。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赵雯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杨伟人在座谈会上致辞。谭其骧先生哲嗣、著名青铜学家谭德睿,谭其骧先生弟子、中央文史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青年教师黄学超在座谈会上发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沈文忠,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国娟,中国地图出版社副董事长、总编辑徐根才,上海市地理学会会长刘敏,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副校长陈志敏及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东元等复旦师生,谭其骧先生家属、弟子、生前友好和学界同仁共80余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后,赵东元、徐根才及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周振鹤,《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王文楚,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友,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章清共同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青年教师赠送谭其骧先生手稿影印片《中国移民史要》、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首日封和《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一期,勉励历史地理学青年教师传承先生的治学品格和爱国精神。


谭其骧先生永远是每一位九三学社社员、爱国者的榜样


赵雯指出,谭其骧先生终生践行“爱国、民主、科学”宗旨,追求进步,积极履职、参政议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永远是每一位九三学社社员、每一位爱国者的榜样;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最主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功高至伟,无愧学跨文理、融贯史地,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大先生”,永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学习楷模。


赵雯强调,在全国人民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复旦大学昂扬斗志、砥砺前行,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之际,隆重纪念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正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要永远不忘无数先烈、前辈先贤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英勇牺牲,永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先烈先贤为榜样,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凝聚爱国主义共识,不忘合作初心,牢记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创造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116年来,正是因为有谭其骧先生这样的名家大师辛勤耕耘、行为世范,

一代代接力相传,才有了今日之复旦!”


焦扬在致辞中指出,谭先生把自己学术生涯的黄金期奉献给国家,我们致敬先生,就要弘扬他心有大我、甘于奉献的爱国情怀;谭先生着力推动历史地理发展成一门现代学科,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科学化、体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致敬先生,就要弘扬他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开拓精神;谭先生一生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从不盲目追赶潮流,不人云亦云,也不惧权威,我们致敬先生,就要弘扬他勇于创新、严谨求是的治学风范;谭先生在复旦执教42载,门下诸多学生都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们致敬先生,就要弘扬他春风化雨、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


“116年来,正是因为有谭其骧先生这样的名家大师辛勤耕耘、行为世范,一代代接力相传,才有了今日之复旦!”焦扬强调,要从谭其骧先生的人生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开拓前行,要学习他胸怀“国之大者”,培育“大格局”,把国家的事作为复旦的事,把复旦的事做成国家的事;要学习他追求卓越创一流,研究“大学问”,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要学习他立德树人守初心,成为“大先生”,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职责使命。

             以谭其骧先生为楷模,坚持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徐炯指出,作为历史地理学界的巨擘,谭其骧先生长期治学育人于复旦、工作生活在上海,在上海完成了诸多重要学术著作,上海也在他的带动下成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地,此外,在沉潜于书斋的同时,他始终心系上海、服务上海,为上海地方史研究和上海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炯强调,纪念谭其骧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学习他锲而不舍,严谨治学的品格,甘坐冷板凳,脚踏实地进行学术探索,学习他矢志求真、身体力行的风范,努力做“大先生”,担负起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重任。希望上海社科界以此次纪念活动为契机,以谭其骧先生为楷模,发扬上海学界优良传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坚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新时代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征程中谱写上海新篇章、创造上海新奇迹。


学习谭其骧先生为人民立学的情怀、崇高的学术道德以及高尚的师德情操



杨伟人表示,谭其骧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也是上海社会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他接受国家交给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主持完成《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话,还把对学术孜孜以求的执着、对学问精益求精的严谨传递给了学生,要学习谭其骧先生为人民立学的情怀、崇高的学术道德以及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接过他的旗帜,努力以教书育人的优秀业绩,以学术报国、科研报国的优异成绩,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把先生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事一一做好,并继续向前推进,是为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认真’二字,始终如一,从不懈怠。有这样的榜样树在面前,潜移默化,比什么谆谆教诲都更亲切,更有力。”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以手书来信表达其对谭其骧先生的怀念之情。他在信中回忆了谭其骧先生在复旦授课和指导学生论文的细节,锻炼学生阅读古籍、组织材料和分析评论的能力。他寄语复旦史地所同仁不负先生厚望,把先生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事一一做好,并继续向前推进,是为对先生最好的纪念”。信件由许征代为宣读。


“完成谭先生临终牵挂的《国家历史地图集》,无愧于谭先生学生这样的地位”



“谭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但他的音容相貌宛在目前,他对国家、学术的贡献和山河常在、天地永存,他对我们学生的教诲历久弥新、历久弥深。”葛剑雄深情回忆了与谭其骧先生的初次谋面、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临终嘱托。他说,无论何时,谭其骧先生在学术上总是遵循着坚持真理和服从国家利益两个原则,自己如今的心愿,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谭先生临终都在牵挂的《国家历史地图集》,铭记谭先生的教诲,无愧于谭先生学生这样的地位”


尽己所能,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历史地理学研究中



“从最初接触历史地理学开始,捧起《中国历史地图集》,我就深深地感到震撼。”黄学超说,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以来,自己时时受益于谭先生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作为史地所的后辈学人,必当以传承谭先生精神为己任,尽己所能,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不畏前路艰难,但寻学术真理


“父亲实事求是、严格做学问的作风,我做到了”


“我父亲的一生,宽厚仁慈、豁达乐观、趣味高雅、淡泊名利、艰苦求索、奉献国家、刚正不阿、风骨凛然。”谭德睿用了八个词来表达自己对父亲谭其骧先生的敬意,并向大家描述了自己记忆的父亲——抗战时期,每日在油灯下看书,以至于熬坏了一只眼睛,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精研学术,连除夕夜都在工作。他表示,作为学者,自己深受父亲的影响,并自豪地说:“父亲实事求是、严格做学问的作风,我做到了”


70余件实物展品和丰富的图片资料

纪念谭其骧院士诞辰110周年文献展揭幕


会上,赵雯、焦扬、沈文忠、陈志敏、谭德睿及谭其骧先生弟子、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周振鹤、葛剑雄共同为“锲而不舍 终身以之 献身学术 服务国家——纪念谭其骧院士诞辰110周年文献展”揭幕。


证书及藏书、学术代表作、编图资料和手稿、指导学生论文……70余件实物展品和丰富的图片资料,生动讲述着谭其骧先生的学脉学缘和治学经历,及其在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和立德树人方面的突出贡献。谭其骧先生绘制的唐代历史地图手稿(局部)、《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名表、《中国历代舆地图集编绘技术设计书》等编图资料和手稿的展出,进一步解答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谭图为何这样画,这个地方为何画在这里”的疑问,进一步体现《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展览位于复旦大学光华楼二楼志和堂,从5月25日持续至6月15日。


当天下午,历史地理学界代表与谭其骧先生弟子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追思谭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贡献。


在复旦大学即将迎来116周年校庆之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举办“纪念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暨2021年校庆学术报告会”,于5月18日至6月1日分别举办四个分组报告,由全所科研人员进行31个学术讲座,内容囊括城市、水系、气候、政区、疆域、地图、经济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领域,以飨学界,亦为后辈学人对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汇报。


他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科学化、体系化奠定坚实基础

复旦历史地理学科沿着谭其骧先生的道路继续迈进


上世纪30年代,谭其骧先生与他的老师顾颉刚先生共同创办了被视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开端的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此后数十年,他着力推动历史地理从传统的沿革地理发展成一门现代学科,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科学化、体系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启动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谭其骧先生成为这一国家级学术工程的主持者,全国200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前后耗时30多年,这部倾注他半生心血的成果,至今仍是我国内容最为详确的历史政区地图集,被誉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就之一。其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等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学科根基的国家级工程。


谭其骧先生在复旦大学创办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即后来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历史地理专业。近年来,史地所发展形势喜人,在今年初公布的第八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史地所斩获包括两个一等奖在内的四项奖项,发刊不到两年的《历史地理研究》一举进入南大C刊目录,标志着复旦历史地理学科沿着谭其骧先生的道路,又向前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