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桃李之心,春风化雨。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展评活动自4月起正式启动以来,带领学子们重温求学时光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关怀,感恩育己之德,学慕师表之范。
经各院系毕业生推选、网上微信巡展、终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最终产生10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11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老师。
厉曙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教育部公共卫生安全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等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先后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铁道部优秀教师,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育人事迹
厉曙光老师1983年初次登上讲台,在第一年全学院50余名教师的学生无记名投票教学评估中便荣获第二名。从教36年,他始终秉持善待学生的教学理念,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师岗位,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厉老师积极参与本科生教学活动,近年来主要负责专业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选修课《食物营养与健康》等课程的授课。他备课认真,授课风格幽默风趣,擅长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深受学生尊敬和喜爱。
除日常教学工作外,厉老师还积极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多项有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如煲汤的营养成分变化、保鲜膜对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等,既锻炼了创新思维和求实精神,又培养了科研能力和研究兴趣。
厉老师积极践行公共卫生服务人群的理念,热心健康科普讲堂,在许多媒体上都能看到他传播健康理念、促进食品安全的身影。他也在国家食品卫生政策制定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尤其是本次疫情期间,他积极推广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为后辈公卫人做出了良好表率。
▲
厉曙光老师参加复旦大学人文复旦系列讲座:
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解析
经典语录
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你的本质是17%蛋白质、13.8%脂肪和1.5%碳水化合物,要学会谦逊,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你的本质是17%蛋白质、13.8%脂肪和1.5%碳水化合物,能做出如此成就已然了不起了。
现在很多女士吃胶原蛋白来美容,但关键是你吃进去胶原蛋白,它不一定转化为胶原蛋白,即使转化成了胶原蛋白,也不一定长在脸上,也有可能长在屁股上。
食品安全不可能是零风险,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做到零容忍。
食品安全,比天还大。
教学为本,上好三十六年的每一堂课
1983年是厉曙光老师最为难忘的一年。初为人师,面对教室里的几十个学生求知若渴的脸庞,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学生们的信任。每节课前,他都会对着镜子试讲50分钟,以确保将知识生动准确地传递。他说:“老师不比演员,因为我们没有编剧、导演、灯光师、化妆师和舞台监督,每一节课都要我们自编自导自演自督,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背景,还要有鲜活的实例,亮眼的PPT,以及生动活泼的演讲能力”。入职第一年,他就在教学评估榜上名列榜眼。
2008年,厉曙光老师来到复旦大学任教。他以“认真授课,善待学生”作为教书育人的理念,为本科生讲授《食品与营养卫生学》、《营养与疾病》、《食物营养与健康(本科选修)》、《营养与食品安全》、《预防医学导论》、《卫生化学》等课程,共计承担本科生教学约820学时。12年来,他以其风趣幽默的上课风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被提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候选人。
2020年,是厉曙光老师给本科生上课的最后一年。时光匆匆,转眼已过36年,但时间没有带走他对本科生教学的热忱。即使对课堂讲授的知识早已烂熟于心,但他还是保持着课前试讲的习惯,结合时政新闻和实验数据,与时俱进地修改幻灯片。用心是听得到回声的,每一位2020届的公卫毕业生都记得厉老师所讲授的干货知识,并会不自觉的在生活中留下知识的烙印——看到亲戚朋友购买胶原蛋白,同学们会从营养学的角度解释胶原蛋白美容广告背后的骗局;在食堂里打到排骨汤,同学们会一起讨论课上提到的肉与汤分别的营养价值……
厉曙光老师说:“教育是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和热爱,学生们都看在眼里。不管是八点的早课还是六点半的晚课,这位年过花甲的教授总是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精神抖擞地提前在教室里等着大家,和早到的学生亲切聊天,认真倾听他们对上节课的反馈。虽然科研工作繁忙,但他始终重视每一堂课。在学生的记忆里,无论是专业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导论》,还是选修课《食品营养与健康》,每节课的内容总是殷实详尽、条理清晰、幽默风趣。同学们纷纷表示,上厉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上海论坛2015社会子论坛“公共卫生安全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厉曙光教授做主旨发言
育人为魂,用心浇灌学生成长的兴趣之花
营养学的知识庞杂且琐碎,让初学者很难入手,然而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课总是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厉曙光老师一直坚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引路人。他从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如“科学减肥”“胶原蛋白的作用”等入手,讲述蛋白的分类,营养学在体重控制中的作用。正因如此,即使在学生忙于考研和工作的大五上学期,厉老师的课堂也能一直座无虚席。
厉曙光老师还积极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他先后指导十余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胡欣、池迅由之、陈雨雷、朱碧帆、陈思佳、张梅茹等多名本科生参加德隆学者和曦源项目等大学生科创项目。他指导学生完成的“炖汤能否增加汤中营养”、“保鲜膜能否保鲜”等课题从身边的营养学问题切入,设计实验、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多次获得本科生科研计划优秀课题。实验结果转化为课堂上生动的案例,给出真实的实验数据。这种探究问题和科学严谨的思路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厉老师还是一位营养“医生”。曾经,他的一位学生患有痔疮,羞于求医,听了厉老师的课后改善饮食方式,自我调理,最终不治而愈。后来该同学特意发来邮件道谢,厉老师才知道自己无形之中做了一次妙手回春的“医生”。
厉老师不仅教学生保持健康的知识,还将做人的道理赋予其中,告诫学生胜不可骄、败不可馁。每一位同学都熟记他富含哲理的经典语录:“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你的本质是17%蛋白质、13.8%脂肪和1.5%碳水化合物,要学会谦逊,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你的本质是17%蛋白质、13.8%脂肪和1.5%碳水化合物,能做出如此成就已然了不起了。”
▲
厉曙光老师在法国卢浮宫前的旅游照片
以身作则,树立“为人群服务”的上医精神
厉曙光老师一直以身作则,积极践行为人群服务的上医精神。他多次教导学生,现在学习的营养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群健康服务。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厉曙光老师积极参与抗“疫”战斗,先后撰写《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饮食安全的消费提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面对疫情,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大众医学杂志),《老乡送你野鸭,你还很开心?复旦教授疾呼:全民对野味的危险远远认识不够》(文汇报),拍摄《特殊时期孩子怎么吃?》(浦东新区科普视频),《抗疫期间,如何增强免疫力》(建行大学视频课)等,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
这并不是厉曙光老师第一次在危机时刻回应公众诉求。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在国内外引起舆论关注,老百姓都在忧惧食品中是否有塑化剂存在,当时厉曙光老师研究塑化剂已有16年,作为国内研究塑化剂的少数专家,他挺身而出、勇担责任,从专业角度进行辟谣科普,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幽默风趣接地气的演讲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后来,每当有与食品营养、安全有关的公共事件发生时,他总能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公众疑问、缓解舆论危机。
厉曙光教授在日常工作和社会接触中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饮食与健康、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知识的渴求,多年来,他结合研究成果面向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群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规模从几十人到数千人不等,累计听众达到10余万人次。宣讲内容涉及塑化剂与食品安全、大众健康与营养、保健食品与三高人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及风险、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解读等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社会反响很好。
厉曙光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服务人群健康,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带动作用。在他的影响下,学院团学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开展以营养健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带动更多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促进人群健康,把学校所学反馈社会。
▲
厉曙光老师于乐山大佛旅游照片
对毕业生寄语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