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榜样
您的位置: 师德榜样
他们,是我更爱复旦的原因 | 张文宏:“我不教给你们如何考试,而教什么是这门学科!”
时间:2020-08-26 作者:魏羽彤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者按 :桃李之心,春风化雨。复旦大学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展评活动自4月起正式启动以来,带领学子们重温求学时光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关怀,感恩育己之德,学慕师表之范。


经各院系毕业生推选、网上微信巡展、终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最终产生10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11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202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华山医院张文宏老师。


张文宏,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内科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与肝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脑膜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职位;担任《中华传染病杂志》主编和多本SCI杂志包括《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发病机制,先后承担十一五国家传染病攻关项目、十二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荣获中华医学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银蛇奖。任科主任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已连续九年全国医院感染科专科排名第一。


在本次新冠疫情暴发中,张文宏老师以业精博学的才能,医者仁心的情怀,挺身而出的担当在疫情防控,疾病救治,科学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同时带领学生们基于自身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医学知识,以专业的内核、冷静的分析,为大众正确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而不断发声。



育人事迹


张文宏老师自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培养了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数十名;其中4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多名学生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他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有社会关怀、家国情怀的中青年科研拔尖人才,在感染病学科建设,特别是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带领青年人持续发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张老师致力于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他领衔开设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科传染病学课程,于2019年获得复旦大学学科特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第一批立项。截至目前,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参加人数逾10万人次,成为复旦上医学生的优质教学资源。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张老师用自身的坚守和理想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面对患者时,他是充满正能量的白衣天使;在面对学生时,他是正直谦逊、知行合一的导师和榜样。


7月23日,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公布,张文宏入选。


经典语录


我不教给你们如何考试,而教什么是这门学科。

培养沉稳与宁静,善处成功与挫折。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要动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




正直谦逊,知行合一


“我不是网红,我是文宏。”面对媒体宣传和网民追捧,张文宏老师如此回复,尽显诙谐幽默,踏实平和。



学生们对张老师的“意外走红”毫不惊讶:张老师的专业学识和道德情操一如既往,依然用自己一言一行践行着为师者、为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在医学院,但凡听过张老师的课或者讲座的同学都会记住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硬核”教授他总是以其一贯幽默风趣的风格,贴近社会热点的方式,鼓舞着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生。


很多人纳闷,究竟是什么让他可以从容驾驭临床、科研、行政、教学这么多的工作,并且还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一次晚上的组会,被白日连轴的会议和专家门诊消耗了过多的精力,一向以精力充沛著称的张老师也有点顶不住了。几位学生讲完,忽然发现张老师睡着了,不禁笑了。


但坐在他旁边的学生却一点也笑不出来,因为她无意中注意到张老师的电脑屏保,没有华丽的景色,没有动感的光影。黑色背景下的几个鲜明的大字:正直、谦逊、踏实、节欲,这是一个人的人生信条。无论是学术、医术还是地位都已在同辈中如此出色的张老师,依然每天这样要求、督促自己。


还有一次,张老师给本科生上课,调侃说不鼓励大家考他的研究生,因为当他的研究生需要早晨6:30来和他讨论课题。有张老师的学生笑道,若是多年前的自己就坐在那课堂里,或许会因此打了退堂鼓,也就再没了今天的感动和坚持。为何是早晨6:30?张老师说那是他一天中精力最充沛、最不容易被打扰、最可以专心谈学问的一段时间。而他,把这段时间给了学生。


除此之外,张老师的智慧和干练也让很多人体会到优秀医生和优秀科学家该有的品质——早晨6点半,他为学生开题仔细斟酌,细致到一字一句;趁着午餐休息时间,他为课题的数据把关,不断提出问题,帮学生寻找解决方法和思路;看到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他组织学习小组,放弃晚上休息时间亲自陪伴大家锻炼英语口语;趁着会议间隙,他在车上给学生沟通个人发展问题,理清当前形势,指引奋斗方向;凌晨两三点,他坐在电脑前,耐心回复学生邮件、细心审阅修改学生综述论文……


他永远以实际行动鞭策、以诙谐言语激励着学生们,即使辛劳疲惫,也永远让大家看到他精力充沛的一面。学生心中的张老师,是良师也是益友,是前辈更是偶像,一如既往如人生信条所言,正直谦逊、知行合一。





“人生意义在何乎?为人群服务”


对已经踏入医学行业的青年医生们,张老师的言行也树立了榜样。


门诊是个嘈杂吵闹的地方,但恰恰是这个不足4平方米的空间,他不断诠释着什么叫做“好医生”。华山医院感染科全国知名,很多患者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挂不到专家号,张老师会给这些病人加号,耐心询问病情,给患者指明方向;重病人需要住院,而三甲医院床位实在紧张,常常能看到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患者,连打好几个电话帮忙落实床位。他常说:“外地病人来一趟不容易,再晚也要看,再麻烦也要给他们一个交待。”


每次听到经济条件不佳的外地病人花了四五百从黄牛手上买他的专家门诊号,张老师既气愤又痛心。他时常叮嘱首次来看病的患者:“下次来复诊直接过来,我给你加号,千万别再在黄牛那里买号了!”


还有一次,张老师带学生门诊实习,临近中午时分,一位老年患者还在对着他记录本上的问题咨询张老师,第五点,第六点……对面坐着的学生都有点烦躁了,张老师却依然微笑着耐心作答。完成第八个问题,已经是12点半了,患者起身离开,张老师离座相送,叮嘱老人家慢走。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学生跟随导师,究竟应该学习什么?除了学业上的指导,更有导师自身的言行


张文宏老师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40岁刚出头时就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都达到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灿烂光环下,其实是很多看不见的习惯在默默支撑:高效的时间管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长短搭配的工作规划,这些行事风格真实地感染着学生们。


年轻人刚从学校走向社会时常缺乏人生规划,加上医生当前所处社会环境,往往导致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按张老师的话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他曾在给医学生的讲座中提:“20岁到30岁是一生中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医学生及青年医师务必要珍惜在这段时间积累临床和科研能力,才能厚积薄发。”


他时常让学生思考:“你想成为怎么样人?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对成功不同的定义决定了人发展的方向。未来是未知的,我们眼下只能争朝夕,脚踏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修炼好自身素质,才能在机遇出现的时候从容地抓住它。”他说。


也不知哪天起,学生们给张老师起了一个亲切的昵称——“张爸”。在学生们心中,他永远是一位像慈父般心系学生成长的老师,一位如严师般激励学子前行的父亲,照亮了他们在这个时代最容易迷茫的岁月与前程。



对毕业生寄语

成为一个坚守的人,培养沉稳与宁静,善处成功与挫折,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而不要在负面的新闻和情绪中迷失了方向。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才是年轻人立足社会的标签和脊梁。它既能让你获得社会的认可,也能让你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卑不亢。

希望临床医学方向的毕业生们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熟练应用循证医学手段研究临床问题,把对疾病的认识和创新的诊疗手段变成公认的结果。因为回归到根源,一切科研进展,最终受益的一定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