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既有战略层面的宏观阐述,也有工作层面的具体指导,是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思想指引和工作指南。
第一,坚持把教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教师队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既凸显出教育在党和国家整个工作大局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也凸显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工作在党和国家整个工作大局中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我们党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等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刻把握。高校加强教师工作,就是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民族复兴伟业和高校“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人才队伍基础。
第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作出这一重要论述和判断,深刻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民族兴衰荣辱。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工作和成效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科研活动、育人育才过程中,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我们党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将这一重要任务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凸显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意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基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特别是自身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具有很强示范性的这一职业特性提出的重大判断,也是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改革高校教师队伍评价体系产生了重要指导意义。高校教师工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把严格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既坚持高线,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培养,又坚持底线,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四,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重要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引导教师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代表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是教师应当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从“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到“四个服务”,体现了更强的政治意识和道路自信,体现了党的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使命和任务,体现了党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高校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要把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为研究的主要出发点,把“四个服务”作为研究的主要立场,把服务国家作为研究的价值导向,在扎根中国的基础上,更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
二、扎实深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工作改革创新
教师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工作,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一,创新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做好教师工作,首先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领和政治引领,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四有”要求,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是抓好理论武装。建立日常化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完善分类指导、资源供给、督促检查机制,创新理论学习组织形式,提高理论学习质量和效果,引导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常态化教师社会实践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情考察、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咨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强化“四个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把实践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鲜活素材。二是抓好师德建设。建立榜样教育、规范教育、案例教育三位一体的师德教育机制,校风学风宣传、名家大师宣传、精神文化宣传三位一体的师德宣传机制,在宣传教育中强化高线引领。结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教师价值实现需求,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爱国报国中强化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担当。建立完善荣誉表彰体系,发掘各类教职工群体中师德师风高尚的典型模范,让每个人都有可学可敬的身边榜样,形成人人学习榜样、人人争做榜样的校园风尚。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导师”等评选活动,以学促教,师生共同倡导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三是抓好“三全育人”。育人是教师第一职责,教师是“三全育人”重要主体。发挥好课堂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引导教师有意识有能力讲好课程思政,保证所有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发挥好导师育人主体作用,激发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在传授知识同时做好思想关心和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好管理服务组织育人合力作用,强化全员育人意识,把立德树人融入管理体系、组织体系,把育人成效作为管理服务考评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指引。
第二,创新教师发展工作体系。回应时代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适应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素质提高的期待,将教师发展制度作为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根本保障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一是形成涵盖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培训体系。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以促进教师更好发展为目标,设计全阶段的教师发展规划,注重分类分段培养,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岗位序列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关键时间段,都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发展支持,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二是形成服务教师全方位发展的内容体系。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育人能力、教育领导力等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基础上,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教师素质能力的挑战,不断深化拓宽教师发展新内容新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发展活动,满足教师全面素质提升和个性素质发展需求。三是形成引导激励教师全员参与的促进体系。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形成针对每个教师个性需求的“菜单式”培训方案,把教师发展与教师管理、团队建设、骨干培养等工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推荐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研修、访学等发展活动,帮助教师补短板、补不足,更好发挥教师发展培训对教师职业成长的推动作用,激发教师内在成长动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队伍发展体系。
第三,创新教师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评价教师的根本标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建立与“三全育人”要求相适应的教师评价制度,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践行初心使命。一是完善师德评价。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教师入职、晋升、评聘、考核等各环节前置师德评价要求,严格实施“逢进必审”“逢推必审”“逢评必审”。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注重听取群众和学生意见,坚持从教学、科研、服务等日常工作中准确把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表现。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发挥师德考评对教师行为的规范作用。二是完善育人评价。优化第一课堂评价,注重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学位论文指导等内容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强化教学督导。健全第二课堂评价,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学术活动、实习实训、竞赛展演、书院教育、创新创业、生涯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心理辅导、就业引导等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纳入教师评价范围。三是完善发展评价。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对教书育人业绩与贡献的考察,鼓励教师将教书育人优秀成果作为代表性成果。在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突出教书育人导向,优先推荐既产出了“一流学术成果”,又培育了“一流创新人才”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才,让高层次人才同时成为卓越教师。
三、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本质特征、最鲜亮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就特在党的领导体现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党的领导是做好包括教师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强化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学校、院系、支部“三线联动”,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工作体系,确保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基层,一抓到底。一是在学校层面,建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党建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建立师德建设委员会,统筹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发挥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主责部门作用,协调推动教师发展体系建设。二是在二级单位层面,配备专门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分管副书记,落实院系主体责任。三是在基层党支部层面,把“师德”评价作为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内嵌到院系各项制度设计中。
第二,强化党建引领。抓住党员教师这个“重点半数”,带动全体教师这个“最大多数”。推进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像培养学术骨干一样培养党支部书记”,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教师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党的旗帜竖起来,健全党员教师立足岗位做贡献的长效机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活动,党员教师带头开展“三全育人我当先”“服务育人我创优”活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创优争先的氛围。
第三,强化工作合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形成教师工作合力。一是构建全条线参与的工作格局,把教师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意识形态、教学管理、人才工作、职务聘任、评优评奖、绩效考核、科研管理、培训培养、交流合作等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把关,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和组织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构建全校合作的队伍格局,发挥群团组织在教师工作中团结引导的作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三是构建全方位覆盖的氛围格局,师德师风、医德医风、校风学风、机关作风“四风齐抓”,营造良好作风氛围,引导教师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