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消化病、肝病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王吉耀
佩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就是要帮助人,就是要救人,根本就没想过不当医生。” 王吉耀说。
近日,王吉耀家庭入选上海市“首批教育世家”、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全国“首批教育世家”。从王吉耀的外祖父开始,一家四代走出了12位教师。在这其中,有11人从医执教。教育世家和医学世家是如何炼就的?一起来听听王吉耀的分享。
一家四代12位教师,师道代代传承
王吉耀是我国著名消化病、肝病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外祖父董景安是上海沪江大学副校长,从事国文教育,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他主编的《六百字编通俗教育识字课本》,被誉为民初扫盲教材中“唯一引人注目的例外”。
董景安的儿子董承琅,也就是王吉耀的大舅,在其父亲的引导下走上医学道路。“我学医的动机还是有的,因为当时国外讥笑我们,
讲卫生,死亡率很高,为什么我决心要去学医?是希望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向上发展,让人民平均寿命延长。”董承琅在198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王吉耀参加董承琅教授120寿诞纪念活动
1920年,董承琅远渡重洋,攻读医科,回国后投身于医学救国的理想,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医生;后又不辞辛劳,三度赴美国进修。1931年,他漂洋过海30多天,带回来中国的第一个扇形心电图机,从此开启了国内应用的心电图时代;同年,他在协和医院建立中国第一个心脏病科,成为我国心脏病学开山鼻祖。
年过八旬时,董承琅仍出现在实验室、教室和诊室,为发展我国心血管医学事业,用尽了毕生心血。“大舅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也影响了我们整个一家。”从医执教的理念在家族落地生根。
王吉耀与她的母亲
王吉耀的母亲董珊云,就是在董承琅的影响下,走上了医学之路。董承琅从美国回来时,董珊云在读助产学校。他二话没说,就赞助她读了高中。后来,董珊云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从医执教30余年,董珊云除了救治病人,还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妇产科医生。
在大舅和母亲的濡染下,成为一名好医生,是王吉耀毕生的信念,她从没想到过不做医生。除她之外,她的丈夫、两个妹妹以及她们的丈夫、两个儿子和外甥女都选择了从医执教,并在各自领域各有建树。
至此,包括王吉耀在内,一门有12人从事教育工作。其中,11人都是从医执教,在医道和师道传承上,能够这样薪火相传的,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了。
从医执教之路:母亲和大舅是领航人
“走上从医执教之路,主要受我母亲和大舅的影响,我母亲也是受我大舅的影响。”王吉耀说。
1941年,王吉耀的母亲董珊云从上海女子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前身)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直到去世。母亲对待病人的态度,在王吉耀的心里留下了烙印。“我们家住的是石库门房子,离医院很近,大概十分钟路程。医院给母亲安排了华山路那边的小别墅,但是我妈就是不搬。她说这里离医院近,抢救病人会很方便。”王吉耀说,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急诊,母亲就马上赶过去抢救,这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
“我大舅在我的心目中是很伟大的,我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我的大舅。”王吉耀说。童年时,每年大年初一,她母亲都会带着全家去大舅家团拜。王吉耀形容她的心情像“去朝圣的感觉”。“大舅为了不想让国人成为东亚病夫而学医报国。我钦佩他,暗下决心,以他为榜样,做一个像他这样的专家医生。”
生在教育和医学世家,王吉耀说:“大家庭的人很多,许多表哥表姐都是医生。他们都做的很好,对我也是一种激励。”董承琅的两个儿子董天光、董天方是医生。王吉耀的二舅也有两个孩子,表哥董天华是骨科教授,担任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迄今从医执教70多年。表姐是儿科教授。
为了追随母亲和大舅的脚步,王吉耀高考填志愿时,放弃数学、物理等第一类选择,毅然填了第二类,去学医。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王吉耀被分配到四川山区当医生,在那里扎根了十年。十年间,她抓住所有能学习的机会,别人在生火的炉子边聊天时,她就到没有生火的房间里,看医学书。
王吉耀在加拿大获得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硕士学位
后来,王吉耀以优异成绩成为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被公派到加拿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当别人想办法留在加拿大时,她在那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她把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引入我国医学教育,并主编国内第一本循证医学专著《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填补了该领域学习教材的空白。她参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已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案头书之一。
育人之行:认真对待、用心做事
时至今日,王吉耀已经悉心带教53年了,已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50余人。这些人中,很多已经成为著名医师、教授。
有什么特别的治学方法?王吉耀表示:没有方法,就是用心,就是认真做。为了中国能够有更多优秀的医生,为国家医学服务,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传承她的医学精神。
从医信仰是王吉耀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不管是在大课、小课还是平时的实习上,她都会倾囊相授。“刚进我们内科的学生,我都会跟他们说,当医生就是要付出的,要有奉献精神。如果你没法同情病人、爱病人,不善于跟人沟通,那就不适合做医生。”
1941年,王吉耀外祖父生病,董承琅离开协和医院,南下上海。离开时,他给协和的学生会留了一句话:一切诊断与治疗措施应以病人的利益为前提。“一开始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当了医生以后,这对我后面的从业影响很大,对现在的医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王吉耀说,“这成为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大舅留给我们的遗产。”成为教师后,她也会给年轻医生传递这种思想。
每次教学查房,王吉耀都要细看病人的病史,查阅更多文献。等到查房时,用平实易懂的语言给病人解释,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对待病人、怎么给病人看病,提供一些临床思维。她的博士生中,就有一位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践行着她的“查房精神”。在跟随王吉耀查房一年多的时间,他习得了对待病人的态度,也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现在这位博士生已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消化科主任。
认真做事是王吉耀的底色。对此,为了让学生有合适的教材,她主编了多本医学教材。她先后主编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七年制《内科学》、7/8年制《内科学》等。除此之外,她还主编了英文的《内科学》教材。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病史的书写能力,王吉耀主动编写了《内科临床病例分析-双语学习》这本中英文对照的临床病例教材,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编写《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时,王吉耀形容自己是“不择手段”。2000年,循证医学在国内推广,但是学生没有教材。于是,她想要写这样一本书,但不是简单地翻译国外教材。
为此,她找到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专家,邀请他一起主编。“当我跟他提出时,他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不用降落伞进行跳伞’,但他同意与我见面讨论。”“讨论期间,王吉耀教授的聪颖和富有说服力的话打动了我。她致力于在中国传播循证医学的信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决定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这位教授说,在与王吉耀就需要涉及的题目和编写人员进行讨论后,最终带着团队参加了我国第一本循证医学教材的编写。
“写教材、做科研或者其他,都不是靠你一个人的事情,团队合作很重要。能够完成《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这本书,是我的目标很清楚,才能够打动人家,并把事情做好。”
代代传递,后辈亦从医执教
王吉耀的两个儿子李海和李俊,也在医学世家的潜移默化下,走上了从医执教之路,并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因为热爱,他们才能走到现在。”
谈及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时,王吉耀说:“我会叮嘱他们要认真学习,告诉他们学习方法。实际上,他们考进医学院前,我在他们学习上的陪伴比较少。上了研究生以后,我才经常跟他们交流医学相关的信息。”王吉耀除了关心他们学业,更鼓励他们入党。
李海出国前夕,王吉耀领着孩子们去到龙华烈士陵园。“当时我就开玩笑说,我们都是党员,就在这开个党小组会议吧。我告诫他们出国是学习,希望他们学成回来报效祖国。”她说,“报效祖国的思想是传承了我大舅的,我自己是这样做的,所以我把这种思想传递给他们。”
两个儿子在国外就读时,王吉耀会对他们的前路进行一些指导。“不管是他们选择的方向、课题或碰到的问题,我都会一直跟他们讨论。我们做的方向差不多,我和大儿子都是消化肝病科,小儿子虽是外科,但也是肝脏相关的,所以经常有很多话题。他们会从我的成长过程中,汲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王吉耀引导他们努力学习,学成报效祖国。
李海回国后,长期从事与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李俊于德国求学从医20年,稳固扎实医学本领后,他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了国。
平日里,王吉耀家庭在吃饭的时候,讨论的都是今天遇到什么病人、碰到什么问题。“我能够放手拼搏,走到今天,包括我的两个儿子,医学血脉能够赓续,都离不开我的丈夫的付出,他在背后帮我承担了很多,支持了我20年左右。”她说。
会让孙辈传承医学工作吗?王吉耀表示:“当不当医生我不知道,但会积极引导他们。譬如说,今年8月我在线上论坛做报告时,儿子会带着孙子观看,或许这就是家庭的传承。”
李海也会时常叮嘱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医学院,并积极培养孩子做医学研究的兴趣。在家人们的引导下,孩子对医学的兴趣也在渐渐提升。
“往后也会一直工作”
年逾古稀,王吉耀依然奋斗在临床与教学第一线。每个星期,她都会进行两个半天的门诊,以及一个半天教学查房。“我就是喜欢,看门诊可以解决病人的问题。有些病人,十几年都是在我这看的。”
除日常工作和视频会议之外,王吉耀还与韩启德院士共同倡议发起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希望把国家的指南做成国内一流的、能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指导临床医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今年5月22日该联盟在北京成立。在刚刚完成今年年底将要出版的第16版《实用内科学》的主编工作后,最近她又在忙于主译《牛津急症医学手册》。
王吉耀近期主译《牛津急症医学手册》审校稿件时的工作状态
“往后我也会一直工作。”王吉耀说。真正的言传身教,大抵莫过于此。正是一个个像“王吉耀家庭”这样的医学工作者、奉献者,中国医学发展的速度在不断提升。
“首批教育世家”
“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于今年6月启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升教师从教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经各地审核认定,首批推选出100个教育世家,他们是全国教师家庭中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