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6月17至18日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各高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放的姿态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广泛汇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吸引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在复旦期间,孙春兰副总理首先听取了焦扬关于学校党建思政和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焦扬从学校的创校历程和红色基因讲起,汇报了学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办学情况以及新时代学校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焦扬介绍说,近年来,复旦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心线”,强化院系党的领导“中场线”,把牢党支部建设“生命线”,构建“三线联动”立体化党建工作格局;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以“五维育德”为抓手,把立德树人要求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系统构建内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登峰体系、师资队伍体系、科研创新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国际合作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她表示,复旦大学将牢记国家使命,弘扬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固根本、改革开放再出发,为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许宁生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了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和远景规划。他介绍说,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的重要指示,聚焦脑与类脑智能、精准医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量子、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布局建设,在未来5-8年将有超过六千位研究人员开展重点领域科学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在沪高校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代表性重大举措,是复旦大学积极主动提升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能力的大胆探索,是学校加强“双一流”建设的重大部署,得到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等的指导支持。现有校区将建设成为科学城区,近五年将完成超过五十万平方米基本建设,今年开工。在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许宁生详细汇报了学校积极承担国家使命,突破集成电路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学校正在整合力量,筹建代表国家的集成电路“基础源头创新”“前瞻性技术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力争建成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创新机构。
近年来,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始终保持开放姿态,不断加大世界一流人才的引进力度,形成“聚才盆”。参加调研汇报的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表示,“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国家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将发扬团队精神,就国家重大战略和下一代类脑智能核心技术进行集中攻关,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不懈奋斗。”
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昌军、丁琛汇报了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推进和攻关情况,他们表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不懈奋斗,解密人体小宇宙,探索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为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人类表型组计划’是后基因组时代的又一战略制高点,我们希望能为‘人类表型组计划’提供中国方案。”
在国家和上海市的支持下,我校微电子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在半浮栅器件、可重构系统芯片、十亿云像素相机、尺蠖式压电陶瓷电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参加汇报的微电子学院院长张卫表示,“领导的鼓励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将牢记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继续努力攻关,争取早日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科研报国!”
6月18日上午,许宁生参加了孙春兰副总理主持的座谈会,汇报了复旦大学在集聚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效果图
未来,这里将汇聚超过六千名科研人员,为国家攻关“卡脖子”技术,为人类探索未知之境。
聚焦“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带动上海在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综合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领先,形成全球影响力。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作为优先布局启动的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系统生物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
建设“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带动上海在集成电路研究领域综合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围绕集成电路核心关键技术组织研发,培养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高端创新型人才,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逐步形成脑与类脑智能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启动“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正在建设三个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张江国际脑库、国家级脑疾病中心(华山西院)。面向类脑智能在医疗、物流、电网、机器人等重点产业示范创新应用,持续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创新成果。启动了长三角智网赋能工程(W计划),正在策划上海三元空间群体智能市级重大专项。推动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院”实现从算法、方案到应用的人工智能核心原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