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14周年、复旦医科改革和发展开启崭新征程之际,复旦医科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继5月15日上午在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复旦医科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后,在5月15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复旦医科18个项目又获得了表彰,其中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成果推广奖1项。上述佳绩是全体复旦医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复旦医科人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交出的一份“满意的答卷”。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出席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
复旦医科获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的18个项目是:基础医学院储以微领衔的项目“基于T淋巴细胞的肿瘤免疫综合治疗”和附属中山医院孙爱军领衔的项目“线粒体代谢异常致心力衰竭的机理及防治策略”分别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附属中山医院汪昕领衔的项目“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领衔的项目“心脏再同步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与推广”、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领衔的项目“肾癌精准微创诊疗体系的建立”、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天宇领衔的项目“外中耳畸形发病机制与功能耳再造技术创新及其应用”、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领衔的项目“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推广”和附属金山医院强金伟领衔的项目“交界性卵巢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在妇科中的应用”分别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公共卫生学院罗力领衔的项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改善政策研究及全国应用”、公共卫生学院张志杰领衔的项目“血吸虫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附属中山医院蔡定芳领衔的项目“祛风通络及其演变方药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的机制与应用”、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领衔的项目“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基础转化研究及应用”、附属市五人民医院施国伟领衔的项目“盆底疾病科普创新平合的建设与应用”、附属市五人民医院牛建英领衔的项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黄芪作用机理的探讨”、附属市五人民医院杨青敏领衔的项目“慢病科普系列作品集”、附属闵行医院冯莉领衔的项目“LMX1A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和附属徐汇医院(筹)郑宏超领衔的项目“抗心律失常的创新性药物研究”分别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附属华山医院朱玉莲领衔的项目“脑卒中后脑损伤重建机制及康复治疗三级模式的应用推广”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
此次获得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项目“基于T淋巴细胞的肿瘤免疫综合治疗”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储以微领衔。该项目围绕肿瘤免疫治疗机制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聚焦免疫系统中抗肿瘤效应发挥的主要“实施者”——T淋巴细胞开展了十余年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发现了抗肿瘤放化疗打破免疫耐受、重塑免疫微环境的新机制,早在2006年就首次证实抗肿瘤放化疗致淋巴细胞减少为重塑免疫微环境提供空间,促效应性T细胞(Teff)借助“淋巴细胞自稳增生”机制发生活跃增殖,并获得记忆样表型。同时,选择性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打破肿瘤免疫耐受、逆转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为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最佳“时间窗”的序贯方案。发现了TLRs激动剂直接调控T淋巴细胞的新机制,首次证实TLRs激动剂直接选择性增强Teff杀伤肿瘤的能力,显著性下调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双效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为开发新型免疫佐剂提供助力。研发了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通过促进T细胞抗原识别(DC疫苗)、活化增殖和特异性杀伤(分泌型CAR-T细胞)等多途径对免疫细胞抗肿瘤治疗增效。
此次获得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项目“线粒体代谢异常致心力衰竭的机理及防治策略”由附属中山医院孙爱军领衔。该项目从线粒体代谢角度入手探寻诊疗靶点,指导临床诊治,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证实遗传性心衰可由钠通道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引起,扩大了致病基因谱,提高了遗传性心衰早期诊断率。所研发的疾病检测试剂盒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临床转化,将遗传性心衰基因检出率从19.05%提高到24.5%。揭示了获得性心衰中代谢关键分子(SIRT1,ALDH2)通过维持心肌线粒体代谢稳态参与心衰病理生理过程及其机制,并应用于心衰防治。发现毛壳素这一抗肿瘤药能调控乙酰化修饰相关酶(SIRT1)提高心梗后心衰生存率,显示了毛壳素成为抗心衰治疗新药物的潜力。首次揭示乙醛脱氢酶2(ALDH2)是线粒体代谢的内源性保护屏障,是参与心衰发展进程的关键代谢分子。建立心衰代谢诊疗康复体系,开拓性提出了心衰微环境与侧枝循环代谢干预疗法,通过评估代谢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有效改善心衰预后。提出通过干预能量代谢储备及代谢模式来提升心衰心肌再生及侧枝循环形成,为心衰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率先建立“基于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心衰风险预测”—“针对心衰线粒体代谢的靶向调节”—“以恢复代谢稳态为目的的心衰康复”干预体系,实现了心力衰竭的多级预防。
同时,附属华山医院参与了一等奖获奖项目“基于T淋巴细胞的肿瘤免疫综合治疗”,附属妇产科医院参与了一等奖获奖项目“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公共卫生学院参与了二等奖获奖项目“子宫内膜异位症与PAEs的相关性及其微无创手术的研究”,附属妇产科医院参与了二等奖获奖项目“交界性卵巢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在妇科中的应用”和三等奖获奖项目“高危型HPV介导基质蛋白CTHRC1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附属华山医院参与了三等奖获奖项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黄芪作用机理的探讨”。
上海医学科技奖经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医学会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医学领域科技进步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集体,促进上海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