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经济学院举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大会及 “四史”学习教育活动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作者:

  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10月27日经济学院在大金报告厅召开全院教师大会,深化课程思政内涵与方法学习,部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一流学科建设、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与“四史”学习的紧密融合。大会依次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徐珂、杭州行政学院教授张晓理发言,经济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田素华主持会议,经济学院张军院长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首先,党委书记陈诗一传达了教育部、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介绍了学校和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未来行动计划。接下来,陈诗一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以及开展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想法和建议。课程思政本质上就是在教学中坚持育人初心,激发教师教书育人主体活力,在正确价值引领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学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把育人元素自然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更应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相结合,紧紧围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西方经济学中国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现代化以及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理论化四条线索,开展中国经济研究,把一流的经济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把成熟的教学成果纳入中国经济教材。学院和各系所中心将根据实施方案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以及教学团队和教研室集中研讨,挖掘院史和各经济专业史中的育人佳话和学脉传承,讲好中国经济改革故事,阐述中国经济理论规律,激发学生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院将在各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础上评选优秀案例、优秀课程与优秀教师,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不断提高学院育人与育才成效,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就课程思政进行了专题辅导。徐珂首先介绍了复旦大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并就什么是课程思政展开了深入交流。他指出课程思政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育人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要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内容供给。课程思政不是把专业课程讲成思政课,更不是在教学中“贴标签”;课程思政也不是挤占专业教育时间,更不是降低专业教育水准,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是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如果专业课是课堂生命,那么课程思政是课堂的灵魂,教学艺术使二者有机结合。徐珂还介绍了“四用四不用”口诀以及案例分析法、人物事迹法、文献精读法、研讨启发法、实践教学法五种常用方法。徐珂希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他最后总结说,“课程思政有方向,课程思政方法无定规,课程思政既是为了引领学生,也是为了改造教师自身,从而使得大学更好地坚守育人初心,回归教育本原”。

  最后,杭州行政学院教授张晓理以“与祖国共命运”为题,从一个复旦子弟和共和国发展亲历者的角度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张晓理教授从自身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从父辈那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刻阐释了老一代复旦人的艰苦、奋发和卓然, 生动讲述了复旦人如何确立初心使命,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张晓理教授强调,与祖国共命运是复旦大学历代学子的光荣传统,在民族危亡之刻,他们为救国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为中华民族摆脱百年屈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无私奉献。由此也孕育了许多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为祖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晓理教授提出,如何传承这一精神,为中华民族崛起继续作出新的贡献是当下复旦师生的历史重责和使命。张晓理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内容鞭辟入里,对经济学院党委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师生更深入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史和发展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此次大会既是一堂课程思政培训课,也是一堂通过“四史”学习教育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课。学院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三全育人改革,不断推动教师将育人共识切实转化为自身的育人行动,打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学院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