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复旦附属医院6个特色项目入选沪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作者:黄文发

  作为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推进和落实上海市第二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日前发布。复旦大学6家附属医院共6个特色项目“榜上有名”,分别是附属中山医院的“构建无障碍急救绿色通道”、附属华山医院的“互联网织就公益网:让优质医疗触‘网’可及”、附属儿科医院的“儿科诊断不明疾病诊治中心(UDP)——践行国家队责任与使命,聚力疑难罕见病诊疗”、附属华东医院的“畅通社区病人转诊绿色通道‘最后一公里’”、附属金山医院的“心梗救治微信群,创‘心’抢救速度”和附属浦东医院的“全科统筹门诊——全过程管理,健康一统到底”。

  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尤其关注新医改形势下的百姓就医需求,注重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努力构建就诊便利、沟通有效、诊疗安全、服务可及、信息共享、服务一体的新时代医疗服务体系。据介绍,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具有如下主要特点: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急救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创新宣教模式,促进医患沟通;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细节举措;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医疗服务。

  此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附属华山医院、附属儿科医院、附属华东医院、附属金山医院、附属浦东医院的6个特色项目入选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也是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和完善并举,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满意医疗服务的“缩影”。

  附属中山医院通过改善医疗服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全方位构建无障碍急救绿色通道,涵盖胸痛患者、危重孕产妇、脑卒中患者、创伤危重患者、应急救助患者等群体,大幅度提升了急危重症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医院还突破性地改变传统就诊流程,构建以“虚拟挂号”为基础的就医模式,通过贯穿全程的“绿色通道一卡通”,实现“诊治优先、支付后移”,并创新构建“医护患共同体”模式,切实以患者为中心,全程工作人员陪同指导就医,给予患者连续、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务。

  附属华山医院由院士坐镇,注重诊疗与团队建设并举,通过互联网织就“技术水平更高、服务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三位一体医疗服务公益网络,将优质医疗服务输送至全国各地,让医疗服务方便可及。同时,医院通过指导、帮助基层医生诊断与治疗,带动了区域医疗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探索建立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优质医疗资源“联网输送”之路,解决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患者“看专家难”问题,助力分级诊疗新医改。

  附属儿科医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依托医院强大的学科支撑和齐全的人才队伍,建立儿科诊断不明疾病诊治中心(UDP)。医院拥有国内先进的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高通量分子诊断中心、精准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和诊断平台。UDP由医疗副院长兼任主任,50名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涉及临床、病理、分子诊断、影像、伦理等多个专业,竭力为国内患儿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附属华东医院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延伸到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构建“华东医院-社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往需“往返3次”的就诊模式被精简整合为“来1次院、挂1次号”的转诊就诊模式,让社区转诊病人确实体验到了少折腾、少跑路、少忧心的“管家式”服务。

  附属金山医院整合医疗资源,与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亭林医院、急救中心签署胸痛病人联合救治协议,组建“金山区心梗救治群”,形成覆盖整个金山区的胸痛救治网络。救治群聚合区域250余名临床一线医生,由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救治群的“群主”,医生们在群内全天候持续关注,有问必答,指导救治,还进行了在线授课。救治群就犹如一只章鱼,触角伸向了金山及周边地区,已有上百人因此群而获得新生,更有不计其数的人因此群而受益。

  附属浦东医院牵头周边惠南、老港、祝桥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自愿+协议”的形式,构建“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网”新型医疗联合体。医院首创“全科统筹门诊”,由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轮流前来坐诊,对于慢病管理需要阶段性评估、普查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等患者,开展全科、专科协同诊疗的预约服务新模式,实现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无缝隙”对接,为患者提供“全专结合”的可预约、全过程、综合性的医疗健康服务。

  据悉,按相关总体规划,2018-2020年将推出100个左右上海卫生健康系统“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此次上海卫生健康系统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项目入选标准包括服务水平创新度、服务对象感受度、服务品牌美誉度和服务功能辐射度等,并要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已形成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