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复旦学者二十六年接力耕耘 中国新闻史研究新添一项重大成果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在沪首发

来源:何圣兰 摄影:慕梁作者:



  新闻中心讯 经过26年的努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立项、牵头、主编,姚福申、秦绍德两位教授担任副主编,全国近四十位学者通力协作完成的《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于面世。9月21日,该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方汉奇、出席并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作者团队、部分高校新闻史研究专家、学校相关部处同志、新闻学院教师代表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代表出席活动。



  首发式上,《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课题组副主编秦绍德教授报告了课题接力完成的过程。课题组主编宁树藩教授女儿宁晨云讲述了宁树藩教授晚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不断写作的感人故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出版社主要负责人作了动情的发言。首发式后,地方新闻史研究、编撰讨论会举行。

桐花万里求索路 新闻史学新突破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9月正式出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集,共135.7万字。这是一部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广的新闻史著作。它的内容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自1822年至2000年间近180年的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全过程,不少内容为第一次涉及。

  “该书弥补了中国新闻史以往的不足,是一项极具开创意义的学术工程,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大收获。”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先生如是评价。

  以往的新闻史著作较多注意了历史次序(纵向),这套《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着意表现同一时段不同地区新闻事业的演变(横向),努力把握时空的统一(纵与横的统一)。

  周振鹤认为,和此前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史著作相比,《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首次将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于新闻史研究,考察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对新闻事业的综合影响,同时辨析不同时期的独特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二十六年磨一剑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史学建设迎来了春天。在八十年代新闻史研究初现繁荣的基础上,研究者们都在思考如何有新的突破。

  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这导致了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在各地区有很大差异性。有差异,就能比较。有比较方能接近对规律的认识。九十年代初,基于多年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科研的体会,宁树藩痛感“从横向上,从地区比较角度来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迄今尚无人系统进行”,遂领头向教育部申请科研立项。

  正式立项后,宁树藩凭借着师生关系和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吸引了多位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省市新闻志的编写者和熟知历史的新闻工作者,组成了近40人的研究编写团队,齐心协力开始了攻坚的历程。没想到一干就是26年。

  “人多干大事,从1993年到1998年,各地的初稿就形成了。但人多也带来初稿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统一体例,是团队一开始遇到的最大难点。”秦绍德说。为此,宁树藩、姚福申等用了13年功夫方完成了各省市概要的修订、补充、重写的工作。2011年至2018年进入了收官期。刚卸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从91岁的宁树藩手中接下任务,开始负责总论的统稿、重要段落修改、注释和出版前的所有工作。

  历时26年,《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告完成。这一项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研究编写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心血和深厚情感。年逾古稀的白润生、王绿萍、张鸿慰、张松之、王作舟教授专程从北京、昆明、成都、南宁、保定赶赴上海参加首发式,颤颤巍巍的他们要亲自迎接这个新生儿。



  板凳甘坐十年冷 毕生向学是吾师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是中国新闻史研究上的重大突破,而这一项目所展现出的复旦人严谨治学、毕生向 学的精神也同样宝贵。

  “我和宁树藩教授相知相识逾60年,深知他是一位德、才、识兼备的新闻史学者。这部《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是他经营了20多年的传世之作。它的出版,将是对不久前逝世的这位长者的一个很好的纪念。”作为新闻史研究领域大家,方汉奇欣然为书作序,其中特别提到“他(宁树藩)是我十分尊敬的长者。”



  从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方面教学研究工作起,宁树藩将毕生都献给了学术和新闻事业。1987年,秦绍德被宁树藩招为博士生,研究方向是上海近代新闻史。从此,宁老师“把治学当作生活习惯,始终对学术问道如赤子、寤寐思之”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做学问是可以下苦功的,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宁先生在学问背后的心态,他对学术的追求与名利无干,完全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之中,并以此为乐,于宁先生而言,治学过程更是一种享受。”秦绍德说。

  在宁树藩提出写作《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的构想后,项目在1992年正式立项。当时,他已72岁高龄。这是宁树藩一生中最后一个学术项目。从撰写研究设想和提纲,到向研究者说明要求、统一思想,他全都亲力亲为。初稿甫成,并不满意的他和姚福申教授一起花了几年功夫逐章修改,有的部分几乎重写,无人涉及的省份更亲自操刀。分量最重的“总论述”,他领头撰稿,写得最多,并与其他撰稿者反复讨论,提出修改意见。退休有日期,学术研究却无终期。宁树藩连续研究、写作二十余年,从不间断,甚至在病危住进医院前,还审阅了总论的部分稿件,并写下片言只语。对此,秦绍德深感钦佩:“没有宁先生始终不渝的领跑,这场接力赛是很难跑到终点的。”

  同时,正如姚福申、秦绍德在书的后记中所言,这本书也是宁树藩教授为首的整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项研究实际上是一场接力赛,最早参加研究的一批资深教授、记者、 史学工作者跑了第一棒,此后年轻一些的接过第二棒、第三棒,最终接力跑跑到了终点。

  “《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终于出版了,跨越了26年,今天宁老师的愿望终于完成了。”秦绍德表示,“今天,我们举办这次首发式,除了是对宁老师的纪念,更是希望以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学子了解复旦学者这种不为名利、终生追求学术的精神。”


来源: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