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评选现场评审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我校4人获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及提名荣誉。其中,附属华山医院院办主任管德坤、附属肿瘤医院团委书记龙子雯获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称号;附属中山医院宣传科科长齐璐璐、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冯亮获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提名奖。
评审会上,杰出的医务青年们就医疗管理热点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日常工作中,他们脚踏实地、敢于创新,在自身岗位上为推动上海卫生计生事业和人民健康水平默默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据介绍,自1997年 “医管十杰” 称号评选设立以来,至今已走过21个年头。作为上海卫生计生行业青年管理人才的最高奖项,评选活动成功助力一批批优秀的青年管理者脱颖而出,成为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的重要平台。同时,活动也激励更多青年管理者以创新的管理理念,新颖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推动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形成重视管理、参与管理、研究管理的浓厚氛围。
管德坤:探索有活力的管理,担当有能力的助手
初见管德坤,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气亲和、平易近人。就是这样一个医务青年,在参与政务、协调事务、做好服务上,总揽全局、游刃有余;统筹协调、举重若轻,以特有的执着和钻劲成为了身边同事们的榜样。
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科班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办工作,一晃已17年有余,管德坤早已养成把领导思路转化为清晰体系、抽象愿景转化为具体目标的思维习惯。统筹医院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医院规划目标的落地和任务推进工作,完善院科两级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目标-考核-激励的闭环管理模式。他在参与政务上坚持注重调研、有理有据,在他的主持下,每份材料在交付前都经过讨论、拟稿、核稿与修改的过程,材料品质有保证。此外,管德坤还负责医院各项重大活动的开展,扮演着事务协调大管家的角色。无论是院周庆的策划还是院内文化宣传亦或是大型救援的组织,他都能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在落实医院服务方面,他主推“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三部曲,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建设,保障好临床、行政各个系统的工作,统筹原本散落在各个条线的工作,探索职能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机制,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和满意度。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尝试着不断去发现管理问题的规律,寻求不同问题的共性,以期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管德坤正是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青年管理人才,以探索有活力的管理为己任,有独到的管理思想、极致的管理追求,始终用自己的管理专业调配着各种资源、优化着各种关系、为身边人持续带去经验和借鉴。
龙子雯:用青春汗水滋润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龙子雯在担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委书记期间,利于自己业余时间积极联系团员青年,凝聚基层团员青年,所属团队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2016年6月,他告别了刚刚产后2个月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告别了曾心梗后的父亲和家人,来到了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
作为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医院核心骨干,龙子雯深入科室调研,提升管理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围绕区域医联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日喀则市周边18个县。同时,他还致力于发展高原医学,指导发表14篇SCI论文,1项自治区重点课题、4项青年课题;开展精细化扶贫医疗,下乡调研12次,最高海拔5500米,行程超过2000多公里,募集医学书籍建设日喀则市医学图书馆。
青春无悔,龙子雯的青春汗水洒在了平凡岗位上,滋润着雪域高原的格桑花。“能够让自己的青春在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也是一名临床医生,龙子雯表示,将始终以严谨求实为工作准则,以深入调研为基础,以求真务实为宗旨,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医院管理中,促进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宏观性、科学性、创新性。他也将始终牢记西藏精神,在岗位上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齐璐璐:具备四个基本素质,保持四个工作习惯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宣传科科长,齐璐璐始终关注医院文化、医院管理、品牌建设、医事法学等领域最新知识和实践进展,建立运营医院自媒体平台,开展新闻、科普、人文信息的传播。
五年内,齐璐璐曾先后获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年度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团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医药卫生二十佳新闻作品奖、市卫生系统优秀团干部;率团队获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形象宣传片奖”银奖、中国健康科普大赛“十佳科普视频作品”、上海市十大健康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第四届“上海市健康传播设计大赛音像类”二等奖,上海市“健康中国、美丽上海”公益广告大赛银奖、铜奖,上海市健康教育贡献奖等荣誉。
齐璐璐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应具备四个基本素质,即业务能力过硬、善于协调合作、能够获取资源和具备全局思维;要保持四个工作习惯,即懂得抬头看路、敢为人先创新、树立清晰目标、坚定执着前行。她表示,将继续秉持“四+四”的工作模式,永葆好奇心,不断在岗位上学习,不断探索。
冯亮:“激情,创新,思路,方法”思索并实践着
2017年,冯亮带领上海团队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为南疆传播先进理念,培养骨干人才,打造重点学科,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他要求上海专家以培养当地人才为重点,以“传帮带”形式培养本地骨干,变“输血”为“造血”,建立带不走的医疗队。
冯亮带领团队同心协力,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在南疆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医疗业务、科研、教育方面实现多项突破;组织各类义诊百余次,受惠群众逾万人;完成实施医疗援建资金1500多万;为泽普县争取社会捐赠免费药品200余万元,脑瘫儿治疗慈善基金等数百万元;相关事迹在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数十次。
冯亮更是创造性地提出在沪疆两地基层医疗机构间,全面开展结对共建,全覆盖帮扶受援地基层乡村卫生院,打造“强基层、广覆盖”医疗援建新格局的思路;在他的努力下,上海对泽普一县的基层业务年帮扶量将达到:远程病例会诊3000余例,业务指导24000余例,远程教学140余次。
“激情,创新,思路,方法”,不断思索着,大胆实践着,这就是大家眼中的冯亮。
“管理十杰”如一团耀眼的火,拥有着青春的激情和果敢,不断发光发热,用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身的力量;他们又如漫天的星辰,在医疗体系的各个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开拓创新、不惧挑战、勇于实践,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未来将会有更多年轻有为的医务青年投身于管理领域,为推动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