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会现场
11月10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成立大会举行。上百位中外科学哲学、逻辑学与科学史,以及数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齐聚光华楼,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同日,科学哲学和逻辑学国际研讨会开幕。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出席会议并致辞。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成立大会合影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化学技术、量子技术等当代前沿科技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与人类未来,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道德与认知上的问题,这急切地呼唤着哲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提供批判性的意见。当代国际哲学界也日益开拓以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为依托的跨学科的研究,如认知问题、智能问题、生物演化、社会发展、数学的逻辑基础等。因此,科学哲学和逻辑学早已成为各国知名大学十分重视的学科领域。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大院校大都开设了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专业。然而,始终没有相应地建立一个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遵从哲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对当代科学技术引发的哲学挑战,整合学科力量,强调要从“哲学of”转变为“哲学+”,加强哲学与科学的对话,推进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据介绍,早在2006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基础上成立哲学学院之际,哲学学院就已经规划了“科学哲学和逻辑学系”的学系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在此过程中,哲学学院引进了墨西哥自治大学的黄翔教授、中山大学的张志林教授、佛罗里达大学的刘闯教授、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马孔▪福斯特(Malcolm Forster)教授,以及一批年轻的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学者,他们和原有的科研力量一起形成了坚实的研究团体,如张志林教授的科学哲学研究团队、刘闯与Forster教授基于统计哲学的因果性与智能问题研究团队、郝兆宽教授的数学哲学研究团队、徐英瑾教授的人工智能哲学研究团队、黄翔教授的科学实践研究团队、邵强进教授的应用逻辑研究团队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去年秋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邀请了国内外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界的顶级学者对建系的可行性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和深入论证,在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严格的审议下,终于在今年复旦大学校长办公会议上通过了建立“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的决议。
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系主任由张志林教授担任。据张志林介绍,在二十一世纪重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现实挑战面前,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将致力于发展以多学科、跨学科为特征的“哲学+科学”(“Philosophy plus Science”, 如哲学加数学、哲学加物理、哲学加生物、哲学加人工智能、哲学加技术等)的整体研究计划,改变传统的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研究与培养方式。
各分组学术讨论现场
会上,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发表《倡议书》,提出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发挥中国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的优秀传统,加强两个学科的融合,推进中国学界在科学哲学与逻辑学领域的研究,凝练新的研究方向;加强与科学界的合作,改革PSL领域的传统教学,开辟“哲学+物理”等跨学科的专业;尽快成立东亚科学哲学学会,出版国际刊物Philosophy plus Sciences。与会学者对于这个新成立学系的发展寄予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