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的位置: 工作动态
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推进会举行
时间:2018-06-14 作者:朱辉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结交流前一阶段课程思政建设试点探索的成绩和经验,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复旦大学于2018年6月13日上午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推进会。校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分为现场听课和全体会议两个环节。全体会议前,与会代表分别观摩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的《国际关系导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的《环境管理》、化学系教授孙兴文的《有机化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沈皓的《核技术概论》、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刘琼的《组织胚胎学》等五门课程的现场授课交流。五门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将育人元素融入知识体系教学,获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在全体会议上介绍了学校一年多以来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推进情况,部署了学校下一阶段根据《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的重点工作。

  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化学系教授王全瑞、附属华山医院副教授陈勤奋分别作为文、理、医科的教师代表,先后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有机化学》《人文与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郭为禄在讲话中对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复旦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统筹布局、精心谋划,路线清晰、层次分明,领导重视、建章立制,让改革反映到了课堂,体现在了教师,落脚到了育人实效。郭为禄指出,上海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从战略高度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改革牢牢抓住了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将高校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了一线课堂,教师思政工作从宏观抽象要求转化成了具体微观的解决方案,找到了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关键枢纽和有效抓手。这件事情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底色能不能打好。他强调,一要办好思政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作用;二要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要加强教师思政,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焦扬在讲话中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两个所有”、强化教师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全校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焦扬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四个关键环节,持续精准发力。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打好思政课改革攻坚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中上出“思政味道”,着力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二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推广“三集三提”有效做法,建强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加强教师分类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三是抓好教材建设管理,把好教材选用关、管理关、建设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编写更多体现价值引领、兼具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代表复旦水准的好教材。四是抓好牵引作用发挥,着力推进“以德育德”“以智育德”“以美育德”“以体育德”“以行育德”的“五维育德工程”,把一切育人元素调动和利用起来,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复旦特点的思政工作体系。



  焦扬强调,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全校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全校要形成合力,以课程思政的全面质量提升带动“三全育人”工作,以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带动“双一流”建设,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了解,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会后,复旦大学立即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程。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由相关部门牵头起草了《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历时一年多,经多次研究讨论并结合工作推进情况不断完善,最终于2018年6月11日经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实施方案》提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体系的五大建设目标:构建新型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以“三集三提”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方法体系;构建课程育人的质量提升体系;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系;构建推动和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基于圈层效应要完成的七大建设任务:在核心层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在中间层建好“中国系列”课程;建好综合素养课程;建好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辐射层重点加强“三十百加一(医)”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广“三集三提”做法;完善教材建设、使用和管理体制机制。同时,2017年下半年开始,复旦大学逐步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2017年6月,复旦大学获批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此后,复旦大学将推进3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2门“中国系列”课程、13门综合素养课程、28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课程思政首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力图整体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有机相融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努力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主持。校党委副书记许征,副校长金力、张志勇、陈志敏,校长助理苟燕楠、张人禾、徐雷等;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本科教学督导,各书院院长;各院系、承担研究生教育的直属单位和附属医院的党政正职负责人,分管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学生工作的副职负责人;各类示范课程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机关部处正职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等近400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