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下午,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支持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强国筑梦启新程”的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睿带队,师生一行20余人共同参观学习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信息学院师生们在长海路街道社区讲师团骨干、原蚌埠市委党校副校长黄敬荣同志的带领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杨浦滨江考察时的路线一路前行,学习红色历史感悟革命之不易,欣赏杨浦美景感叹变化之巨大,收获满满。
第一站,师生们共同参观了黄浦码头旧址。一百多年前,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在内的650余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这里登船远航,踏上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旅程。一百多年之后,学院师生们站在码头旧址旁,听着黄敬荣同志铿锵有力、激情昂扬的讲述,既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与不易。
第二站,师生们来到了杨树浦驿站。作为杨浦滨江打造的第一座党群服务站,杨树浦驿站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可看、可听、可读、可游、可享”的杨浦滨江。站内摆放罗列着党史、文学等各类书籍,站内设置的“回首滨江——红色故事体验区”,通过沙雕版画、透明触控和语音播报相结合,展现“五四”运动前后,老一辈革命家由此踏上追寻革命真理道路的红色故事。
第三站,师生们参观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馆内全方位展示了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样本,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杨浦滨江百年历史和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展现出杨浦滨江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论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成果。师生们通过听讲解、观看视频、近距离接触老物件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奋斗历程,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意义。
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了人人屋。人人屋以“人”字形木质结构设计回望工业历史,它的命名,则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人人屋内,师生们可以通过全息沙盘翻看滨江的工业遗存和历史故事,体会人文滨江的美好。
秋意正浓,碧水悠悠,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在滨江湖畔进入了尾声。信息学院师生们在人人屋前,面向滨江美景,留下合影,为这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睿
今天下午,在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支持下,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赴杨浦滨江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强国筑梦启新程”的实践参访。一下午,在长海路街道社区讲师团骨干、原蚌埠市委党校副校长黄敬荣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访了黄浦码头旧址,一张张文献照片,仿佛看到当年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6批650余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这里登船,开启寻求革命真理的红色之旅。
随后去到了杨树浦驿站,它是秦皇岛路码头党群服务站,是杨浦滨江打造的第一座党群服务站,诞生于2018年。它就像是一个家门口的“会客厅”,提供人文讲解、自助饮水等服务,彰显出高标准、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方式,也体现出城市温度。然后沿着滨江的栈道,走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标牌,这是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在杨浦滨江首次提出的重要理念。
最后,参观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感受杨浦百年城市变化。展示馆以虚实结合的科技手段,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杨浦滨江百年历史和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展现出杨浦滨江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论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成果。
王超
今天是充实的一天,第一次参观了杨浦秦皇岛红色码头,杨浦滨江大道上海旧改城市展示馆。杨浦秦皇岛红色码头是大连路附近秦皇岛轮渡站的一条浮雕宣传走廊,短短的200米,为我们倾情讲解的知青黄校长,朴素又真切的为我们一行人做向导,介绍鲜为人知的红色事迹。邓小平、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等同志从黄埔码头出发,也就是今天的上海浦西的秦皇岛码头,不辞千辛万苦,多次远洋至欧洲学习先进的共产主义知识,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并归国促进共产主义事业发展,解放长期受压迫的无产阶级。
杨浦滨江大道还通往上海近几十年上海城市变迁,旧城改造换新颜的真实记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宝兴里为典型案例,通过旧改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经典图片,每户一个的手提马桶,公用老虎灶烧开水,只有2人宽的过道,又陡又窄的三层楼楼梯,弄堂里遮天蔽日晾晒的衣物。用无数张现实照片,逼真的沙画艺术,旧改淘汰的居民老家具老物件,生动讲解了旧改工作的起因,艰难的推进过程,到最后居民99.5%的签约通过率,最终成为旧改成功案例在上海各个旧改基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老房中逼仄拥挤生活的上海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好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到过这,码头的标语宣传也在更新换代,由原来码头“我爱杨浦”,到“我爱上海”,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学习实践在这红色党建基地,身为预备党员的我,深受鼓舞,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学习,积极乐观生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张惠
2022年11月22日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我报名参加了本次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参观活动,走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路线,意义匪浅。首先是来到了黄浦码头旧址,仔细聆听关于当时何长工、陈书乐等同志留法勤工俭学的一些动人故事,观赏了刻有毛泽东、邓小平、向警予等优秀早期共产党员的雕像,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且朝气蓬勃的时代。
之后,跟随着向导的脚步,我们进入了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着一些基础设施,电子意见台、各类书籍、血压仪等等方便附近居民使用,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滨江长道上,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美景却让我流连忘返,城市规划一览无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进入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中,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时与孩子亲密互动的照片,使我们在心灵上总书记拉近了距离。但讲解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城市旧改项目”,展示馆中用沙画的形式展现了旧改项目的规划、启动、开展以及落实,居民从当年居住在几平米的窘迫环境,直到现在住上整洁漂亮的花园公寓,一切都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不断迈进。
通过此次活动,我切身体会到了“国家为了人民,人民爱戴国家“的主旨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论下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童怡倩
坐上校车来到秦皇岛路码头,与各位老师沿着杨浦滨江步道相继参观了毛麻仓库旧址、人人屋、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置身于百年城市变迁的情境,沉浸着、感受着当下幸福生活的新喜悦。领队讲解的是黄敬荣老先生,老先生年逾古稀,精神抖擞,向我们追忆起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向警予等老一辈共产党员赴法勤工俭学,孜孜追寻救国之真理的近代历史如数家珍,声情并茂。我被深深感染着,在蒙太奇式的述说中,眼前复现了前辈们的毅然登上“波尔多斯”号,挥别家国,奔赴远洋的情境。这是一代将国家命运深深联结于个人命运之上的人,是将自己投身于历史洪流、不畏艰难困苦、将积弱积贫之民族前途发展深深肩负起来的人。他们走出国门,认识世界,领略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为早期党的建立与成长奠定理论基础,打开了中西交流、融汇的格局与视野。
我是22年1月入职部重实验室参加工作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学院党委活动,触动很大,收获良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期待着自己时刻向工作先进看齐,切实把朴素的思想落实到工作细节上来,努力学习,从严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