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您的位置: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组学习会
时间:2022-11-22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11月21日下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在江湾校区二号交叉学科楼E1021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联组学习会议,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研讨。会议由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和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翌共同主持,信息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教职工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

党的二十大代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迟楠结合参会经历,从高校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分享了学习体会。她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高瞻远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各国科技领域加剧的竞争,作为科技工作者,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战略性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二是要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来描述当前国内外形势,科研工作者应居安思危,展现出更大的攻坚勇气,在起步较晚的领域要有奋起赶超的志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增强科技攻关志气、骨气和底气。三是要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以复旦大学百年历史沉淀和浓厚的爱国情怀为素材,鼓励学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激发党员师生的报国情怀。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杨珉副院长(主持工作)着重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作交流发言。他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我们提出更高、更清晰的指引性要求,高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责任,下一步学院工作将把学生培养和人才培养放到核心高度来抓。科技工作者要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工作,解决国家战略急需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增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加强协同攻关,形成有组织的科研状态。

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重强调了立德树人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工作中。陈睿副书记指出,“我们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取得学生的认同,要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导向作用,使青年教师成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玥杰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角度出发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真实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信息学院副院长赵海斌如是说,“党的二十大将科技兴国放在突出位置,这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赵海斌副院长强调,科技工作者要明确自身定位,眼光要长远、站位要更高,要改变“单打独斗”的错误观念,积极融入团队科研,协同作战。

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安怡表示,要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要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优化学生的培养和评价体系。”沈安怡副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标准面对真理。”

信息学院副院长徐丰用“定位明确、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感悟。他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研究生培养标准和评价体系改革,向国际领先水准看齐,争取做出信息学院自己的特色。

“教育和人才培养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彭鑫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导师责任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信息学院副院长王益新强调了人才服务的重要性,他表示,人才服务是人才工作的基础,要解决人才的痛点、难点,打造高水平的教育人才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

“要做好学院各类资源的管理创新,使管理制度适应‘第一个复旦’建设中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改革。”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曹瑜表示,未来要充分争取社会和校友资源,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创新和实践氛围,让他们多接触学校这座象牙塔外的世界。

其他与会教师分享了学习体会,围绕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联系学校“十四五”规划,结合学院学科发展和本职岗位,就如何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第一个复旦”和新工科学院和学科建设的动力效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王新在交流研讨中表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联组学习是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形式,各位老师一起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旨在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重大决策上来,推动两家单位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通过联组学习促交流、聚合力、共发展。王新还结合二十大学习分享了电影《望道》的观影体会,他说,该部电影以百年前青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教书育人、筹建北碚新闻馆的故事,弘扬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勉励当代青年牢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郭翌做总结发言,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两个学院高速发展的非凡十年,未来五年是两个新工科学院非常关键的五年,希望两个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更深入地开展合作,积极培养新工科人才,做有组织的科研,联合申请大的科技攻关项目,把复旦工科做出自己的特点,为“第一个复旦”建设贡献力量。